1938年9月科元网 ,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齐亚诺齐聚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他们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并为此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这就是所谓的慕尼黑阴谋。那么英法和意大利为什么要签署一个这样对弱小国家极其不公平的协定呢?
其实,饱受经济危机侵袭的西方大国在没有缓过劲来的情况下这样做虽然饱受世人诟病,但似乎也是无奈之举。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本国不但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当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后,德国就更加对捷克斯洛伐克垂涎三尺了。占领此地就意味着,德国人既可以此为桥头堡进攻苏联,也可以以此为基地西进英法。欧洲局势一旦有变,战争的主动权就完全落到了德国人手中。
展开剩余68%希特勒的计划是先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进而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科元网 ,位于贯穿德国、柏林和捷克的苏台德山脉附近,包括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算是兵家必争之地。更为要命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300万说德语的德意志人留在了苏台德地区,这就给了极端民族主义者希特勒提供了占领苏台德地区的绝佳机会。
1938年8-9月间,在希特勒的指使下,苏台德地区的纳粹党徒和部分民众要求“民族自治”,“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同时,希特勒在国内外开足马力进行宣传,表示不能容忍德国境外的德意志人受到“欺悔”,要替他们“伸张正义”,并准备用“军事行动扫荡捷克斯洛伐克”。
然而希特勒的疯狂叫嚣却并未吓住捷克斯洛伐克人,毕竟其军事实力在欧洲排名第七。捷克斯洛伐克明白失去苏台德地区就会为纳粹入侵大开方便之门。于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民选政府开始了局部动员,并加强了边境的军力配备。双方战事一触即发。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与德国的剑拔弩张使法国惊恐不已。因为捷克斯洛伐克与法国签订了互助条约,如果德捷开战,那么法国必然要参战。9月13日,法国内阁召开会议,决定与英国首相张伯伦一起帮助解决一触即发的战争危机。在与希特勒会晤后,张伯伦决定和法国一起声讨捷克斯洛伐克没有按民族自决的原则来解决苏台德问题。当然,希特勒看到以上情景后,心里乐开了花,随即加紧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关于苏台德地区的领土要求。
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态度使得英法德大跌眼镜——捷克斯洛伐克决定拒绝英法的要求,并再次开始了全国动员。也就是在德国咄咄逼人的气势前,英法迅速露怂,而捷克斯洛伐克却比较强硬。
此时踌躇不定的法国人竟然也宣布局部动员。希特勒知道这时决不能示弱。于是,9月27日,希特勒下令7个装备最精良的德国师进入德捷边境地区。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明白此时为生死存亡时刻,也马上下令征召了100万兵员。欧洲战争再次一触即发。
深感事态严重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再次飞抵德国,在墨索里尼的劝说下,希特勒也同意签协定解决德捷问题。29日,英国首相、法国总理和德意元首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即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希特勒在签署完协定后表示只要他能获得苏台德,就不会再有领土要求,如释重负的张伯伦首相听到了和平的契机,于是他要希特勒再就这句话再签一个协议。希特勒欣然同意。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拒绝这一协定时,英法威胁如果捷政府不接受这一协定,将不会协防捷克斯洛伐克,后者只好屈服。
30日,刚飞回伦敦的张伯伦拿着有希特勒签字的“慕尼黑协定”向在机场等待的群众高呼:“我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然而仅仅半年后,一切都变了。
1939年3月,希特勒故技重施,先是吞并了斯洛伐克科元网 ,再军事入侵捷克,捷克斯洛伐克全境陷落。
发布于:天津市锦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